點擊這里,查看:SPC培訓時間、地點
點擊這里,查看:SPC培訓大綱
非常感謝公司給予這樣一次接受SPC培訓的機會,讓我4月23-24日赴上海享訓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學習SPC培訓。這次的培訓雖然只有短短兩天的時間,但卻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帶給我對SPC及質量控制較深的理解和認識,下面,就是我本人在此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SPC(統計過程控制)主要是指應用統計分析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科學的區分出生產過程中,產品品質的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從而對生產過程的異常趨勢做出預警,以便生產管理員及時采取措施,消除異常,恢復過程的穩定,從而達到控制和提高品質的目的。通過對SPC的運用可以降低品質變異,及時發現問題,在問題發生前提前預知的目的。
SPC統計后主要以控制圖的形式體現,根據數據的類型,可以分為計量型控制圖和計數型控制圖。如果是計量型數據主要可以采用X(bar)-R圖,如果收集的數據為計數型數據則主要可以采用P圖來。不管采用X(bar)-R圖或是P圖,其中的計算過程較復雜。根據用途可以分為分析用控制圖和控制用控制圖。分析用控制圖是根據樣本數據計算出控制圖的中心線和上、下控制界限,畫出控制圖,以便分析和判斷過程是否處于穩定狀態。如果分析結果顯示過程有異常波動時,首先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然后重新抽取樣本、測定數據、重新計算控制圖界限進行分析。控制用控制圖是經過分析用控制圖分析證實過程穩定并能滿足質量要求,此時的控制圖可以用于現場對日常的過程質量進行控制。
在設計給出的上規格界限:USL;下規格界限:LSL后,作為生產控制還需要計算出上控制界限(UCL) 、下控制界限(LCL) ,判斷生產過程是否穩定,最終還要計算出CPK值。如CPK>1.33我們認為過程有能力,可以轉入控制用控制圖階段。除了看數據外,圖型的直觀性也充分體現,控制圖常見的異常狀況簡單的說有這8種:①2/3A;②4/5B;③6連串;④8缺C;⑤7單側;⑥14升降;⑦15C;⑧1界外。無論出現哪種現象都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變差的普通原因須采取系統措施,特殊原因則采取局部措施。
SPC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使用控制圖,能供操作者使用,以對過程進行持續的控制,有助于過程表現一致并可預測,使過程達到更高的質量、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有效能力。公差制度實際上就是對這個事實的客觀承認。消除波動不是SPC的目的,但通過SPC可以對波動進行預測和控制。為了提高過程能力,將精力集中在減少普通原因上,為此通常要求對系統采取管理措施,加以糾正。
經過這次的培訓,我了解到影響產品質量變異的五個基本質量因素是人、機器、材料、操作方法、和環境。另外,要真正對產品特性值進行準確監控,還需要有完善的測量系統。正確的測量,永遠是質量改進的第一步。如果沒有科學的測量系統評價方法,缺少對測量系統的有效控制,質量改進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所以,還希望公司能夠安排機會參加MSA培訓。只有SPC和MSA兩個工具同時使用,才能達到有效控制質量和提高質量的目的。
上一篇:需要SPC培訓資料,點這里
下一篇:SPC培訓視頻